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马铃薯的整薯处理法。
整薯处理法,利用整薯播种是当前控制细菌性病害所导致的烂块死苗最为有效的措施。山东滕县龙阳公社南王庄大队,1971年秋主栽品种丰收白曾因环腐病猖獗为害,到了几乎绝种的地步。该队广大群众没有被这样严重的灾难吓倒,他们看到春薯地里无意丢失的薯块,虽经炎夏长期烈日暴雨侵袭,秋季却安然无恙出苗,秧棵粗壮。于是,找到了整薯秋播控制烂块死苗的路子。
1973年推广使用从而秋薯面积由过去百把亩,倍增至250多亩,产量几乎加番,平均亩产2000斤;并出现亩产3800斤的高产地块。又如上海郊区1971年前马铃薯三大细菌病害(青枯、环腐、软腐)年年危及生产,几乎到了无法种植的境地。1972年以来大力推广小整薯秋播和春播,基本做到了控制住烂块死苗。整个薯都有周皮的保护,不易吸取赤霉素,所以处理的药液的浓度比较的大,需要的时间也会较长。而物种不一样,休眠程度不一样,处理也存在着差异。
休眠期较短的品种,例如丰收白或以及发芽薯种,可以在2-5个单位的赤霉素中浸泡半小时。并且取出后,然后直接播种在被调整好的湿土壤中。应当注意,避免马铃薯皮和干燥的土壤,因为会由于干燥而导致赤霉素的作用失败。
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如白头翁、克新4号、郑薯415、红纹白等,可用10-15单位赤霉素浸种半小时。捞出后,随即堆积在阴凉通风避雨处,薯堆上面盖以湿润细土1寸厚,再覆盖草栅保墒,催成大芽后经绿化锻炼播种。
收获后1-2月的整薯发芽不齐,一般分三批完成。第一批约占总薯数1/3,为时10天达到大芽,可扒出来见光绿化。其余薯块芽尚未长到1寸标准,继续堆积催芽,经5-6天扒出第二批;再经5-6天扒第三批。全部催芽过程需20来天。少数品种如万农4号,整薯用赤霉素水液浸种催芽效果不好。要用甘油赤霉素液处理才能收效。
整薯堆积催芽法,操作仍不免烦琐。简便的方法,可于浸种后立即存放筐篮中,置于通风良好的室内催芽。筐篮上面盖以凉席,保持空气湿度。筐篮中盛薯不能过多,尤其是小整薯。不然的话,种薯之间通气不良、氧气不足,促使种薯发生无氧呼吸和发热,结果会导致种薯因酒精和氮气中毒,造成薯肉组织软烂或水烂,甚至软腐。用这个方法催芽需时较长,薯皮上湿度不易于保持,因此发芽极不整齐。
贮藏过程中解除整薯休眠的方法大家知道,赤霉素的作用必须在它进入种薯后方能生效,而它进入整薯必须借助水这个媒介物。整薯有周皮包被,要使赤霉素经薯皮进入,须让赤霉素在薯面能长期维持水浸状态,才能逐渐渗入,发挥药效。亲水保水性的甘油,可以完全满足这个要求来充作赤霉素进入整薯的引子。
处理方法:将种薯顶部沾以50或100单位的甘油赤霉素液或简称gg液,然后继续存放于篮筐中,用席或纸遮光以利萌芽。gg液随用随配,甘油与水的比例为1:4。这个方法对种薯解除休眠的效果,以及对以后出苗和产量的效果,可参看表5-1中的数据。显而易见,它的作用相当于前述10单位赤霉素水溶液浸种后再堆积催芽的效果,相当于500单位赤霉素水溶液沾薯的效果。
(2)阳畦种薯突破生长第一段的技术,由于利用春季大田生产的种薯进行秋作,突破生长第一段的技术难度和操作规程繁琐,以及对秋作中由种薯造成的种性退化、烂块死苗和种薯休眠,从而造成的秋作产量不稳不高等问题不易解决。笔者1976年11月初和1977年2月下旬,分别在塑料薄膜土暖窖和阳唯,利用冬春季节的低温条件培养秋播用种薯。种薯分别在2月下旬和5月中旬收获,大大早于大田收的种薯。
1977年秋与大田种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冬暖窖培养的种薯秋播时早已自然解除休眠,不用任何催芽处理直播下地后5-6天便可齐苗;春阳畦培养的种薯只顶芽萌发,用10单位赤霉素液浸种后宜播,12天便可齐苗。比起大田种薯不仅生长第一段易于突破,而且植株生长势较强,结薯较早,成薯较快,基本无死苗,退化轻,产量高而稳。根据几年来各地试种的结果看,增产幅度在30-300%。阳畦种薯秋作时之所以能优于大田春收种薯,原因是:
(1)阳畦对传播病毒的蚜虫有季节隔离作用,以及阳啡夜温低,14℃以下,使种薯含病毒量少,从而退化轻、抗逆性强;
(2)阳畦种薯如用高度密植培养的小整薯,秋作时整薯播种,从而能基本控制烂块死苗;
(3)种薯因能早收,生理年龄基本完成或接近完成,播种后能够迅速将种薯内所含有的营养分解而释放出来,供给发芽、扎根和茎叶生长,使植株同化系统得以及早建立起来,从而提早并促进块茎的发生和膨大。总之,阳畦种薯的生理活性表现,显著优于大田种薯,这正是阳畦薯秋作时栽培技术措施得以简化和获得稳产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看完本篇文章的朋友,你们对马铃薯的整薯处理法是否有了了解呢,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