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养祖父曹节是大长秋(二千石),父亲曹嵩当过太尉(一万石),入仕后担任济南国相(二千石)。
刘备,祖父刘雄是县令(六百石),父亲没有仕官,自己从军征讨黄巾立功后,成为安喜县尉(四百石)。
(汉朝官制:一万石相当于后世的正一品,二千石相当于正二品,六百石相当于正七品,四百石相当于正八品)
因此,常有人认为,刘备从一个编草鞋的平民白手起家,竟能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他的能力肯定强于曹操这个“官二代”,只是可惜时运不济,没投个好胎,并因此为刘备的壮志难遂,光复汉室的梦想化为泡影,而扼腕痛惜。
刘备与曹操:
那么,真实历史当真如此么?
事实上,“三分天下魏蜀吴”本身,就只是片面的史实。现代人单看三国鼎立时的地图,大约会有蜀吴两国地域广阔,两者之和竟可与曹魏抗衡的错觉。
而事实上,两汉时期天下共分十三州,曹魏王朝占据中原地区整整九州之地:兖州、豫州、司州、徐州、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凉州,并有1/3个荆州,和扬州部分地区:
蜀国仅占据益州一个州,东吴占据交州全部,荆州、扬州的大部分地区。
因此,蜀国吴国看似地方不小,但从人口密度和开发度而言,两国加起来也只相当于十分天下有其七的曹魏的一半。
汉朝人口密度图:颜色越深,代表人口密度越大;颜色越浅,代表人口密度越小。
如果类比于近代版图,蜀国相当于占据了东北三省;吴国相当于占据了地广人稀的新疆、青海、西藏;而魏国则相当于传统的中原汉地十八省地盘,还要再加上内蒙古。
那么这样的三方势力,谁为中原正统,谁为偏远割据,本就一目了然。
曹操历时二十年时间,陆续削平中原群雄:逐黄巾得兖州,破袁术得豫州,迎献帝得司州,灭吕布得徐州,灭袁术得扬州(北),招降张绣刘琦得荆州(北),败袁绍、破袁尚得冀州,灭袁谭得青州,斩高干得并州,逐二袁得幽州,破马超、灭韩遂得雍州、凉州,最后两汉十三州得其九州,三分天下有其二。
(注:汉朝的司隶校尉部,在曹魏被分为司州和雍州)
对比兄弟二人承前启后、合力夺得荆、扬、交三州的孙策孙权,苦战一生仅有益州一州的刘备,曹操当然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明略最优,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三国志》作者陈寿语),当得起后世李世民「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的赞誉。
因为太多人都是基于《三国演义》及其衍生的影视、戏剧、游戏、同人小说等,来了解三国,偏偏《三国演义》一书又是以刘备为主人公视角,着力将曹操作为一个对立面的反派大魔王来刻画,因而众多读者对曹操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举措,都没有充足的认识,自然也会对曹操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大大低估。
比如在军阀混战,十室九空的汉末乱世,曹操几乎一人一军转战中原北疆,一共指挥了十一次对夷狄军队的大胜利,扫灭乌桓、压制匈奴、平定羌氐、降伏鲜卑,令各方夷狄在不能乘虚入中原为祸。这样贡献巨大的历史功绩,就在《演义》中被一笔带过了。
从《演义》视角,看着刘备集团从起兵起,就一路小胜大胜,多次子虚乌有地斩杀曹军将领,真正的惨败大败一笔带过,连当阳之战被曹操亲率五千虎豹骑打垮中军主力,两个女儿被曹操抓走,从此生死不知,这个等级的惨败,也能靠虚构一出【赵子龙七进七出万军难敌】,粉饰得犹如大胜仗一般。
殊不知刘备靠着坑骗同宗刘璋,反客为主,好容易拿下益州为立足之地的同时,
曹操已经打垮马超、斩杀韩遂,平定关西军阀,拿下了雍州和凉州两个州,并且四战巢湖,让被数十万大军压境,苦苦抗衡精疲力竭的孙权最终求和臣服,才有了其后魏吴合攻荆州、围杀关羽的一出大戏。
最后结局,是曹操以出色的战略布局和强大的外交攻势,让劲敌孙权举国称藩,出兵击杀关羽,夺取荆州,献其首级,也被曹操封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南昌侯。孙权向曹操进贡,并将之前俘虏的魏将尽数放归。
所以,赤壁之战后的曹操和刘备,究竟谁更成功?难道真有人会觉得,【0+2-1】比【7+2】强?
到曹操去世前,两汉十三州实得九州,名义上得十二州,仍举兵抗拒的,只留下刘备占据的益州一州。
相比之下,刘备本质不还是个益州州牧么?他临死前,丢下一个濒临亡国的烂摊子,自封汉中王也好,自封大汉皇帝也罢,能改变无情的现实么?
短短几年,荆襄之战和猇亭之战两次惨败,前后折损兵马超过十万人,大将重臣和军中骨干损失无数,(首席大将关羽、谋主马良、将领关平、冯习、张南、傅肜等战死;大将张飞遇刺;重将孟达、黄权等叛投敌国……)
这和袁绍死前的河北四州、鄱阳湖大败后的陈友谅政权一般无二。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之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能逆天回命,一州强抗九州,打得司马懿坚守不战,所以才是千古无双之国士,可不是刘备留给他的基础有多好!
然而,曹操生前对刘备打出【9:1】的超高比分,直接奠定了曹魏对蜀汉的绝对国力优势,也让诸葛亮接掌蜀汉政权后,不得不陷入国力不济的窘境,纵耗尽心力、纵鞠躬尽瘁,终究无力回天。
当然,刘备虽然没打过抵御胡寇,开疆拓土的外战,但一生不屠城不杀俘,也不愧一代仁君,白帝托孤更是舍弃私我,千古高义。刘备的心胸同样豁达,对曹操这个生平劲敌,在和诸葛亮私下议论时,也每每赞叹其才能(【先帝每称曹为能】)
诸葛亮这位千古圣贤,民族智慧化身,同样对曹操的个人能力十分认可:【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还有曹操刘备青梅煮酒,共论英雄,曹操对关羽惺惺相惜,刘备赞叹周瑜【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赞叹诸葛亮【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司马懿叹服诸葛亮“天下奇才”。司马炎一统三国后,专门派人收集和学习诸葛亮兵法……
这种彼此立场对立,却又尊重和承认对手能力和业绩的胸襟,才是三国!才是三国文化渊远流传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千百年的魅力!
而某些秉承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小学生思维的“粉圈论史”之徒,以诸葛丞相品性之高洁,心胸之豁然,若是看到这群和流量明星粉丝并无区别的脑残粉,也会哭笑不得吧。